2025–2026 人資新制彙整|重點:續僱高齡者補助、育嬰留停彈性化、婚育租補加碼、最低工資審議動態

2025-09-05

勞動部與行政院公布多項人資新制,包含繼續僱用高齡者補助計畫、育嬰留停彈性化、家庭照顧假小時化、青年婚育租屋補助及基本工資調升。HR 與企業必看完整解析。

高齡勞動力再啟用:繼續僱用高齡者補助計畫

因應台灣人口高齡化與缺工挑戰,政府推出 「繼續僱用高齡者補助計畫」,鼓勵企業續留屆退高齡者,持續發揮專業經驗與價值 。即日起開始受理申請。

  • 申請期間:115年度計畫即日起至 10 月 31 開放申請
  • 補助金額: 每位勞工最高可申請新台幣 25.8 萬元。
  • 申請條件
  • 僱用滿 65 歲(民國 50 年次)屆退勞工,且留任不少於 6 個月。
  • 前 6 個月每月補助 13,000 元;第 7 至 18 個月每月補助 15,000 元,最高補助至第 18 個月截止。
  • 雇主須依產業別達成一定留用比率,如:
    • 部分行業為 20%;
    • 多數製造、服務、餐飲等行業為 25%;
    • 其他則為 30%。

育嬰留停與家庭照顧假全面彈性化

為幫助青壯年勞工彈性育兒照顧不離職,雇主留才不缺工,《育嬰留停照顧彈性化》方案規劃於明(115)年1月1日方案正式上路:

  • 育嬰請: 
    現行勞工於小孩三歲前,可以申請2年育嬰留職停薪,其中6個月期間政府提供8成薪補貼。未來勞工可以在原請領育嬰留職停薪津貼期間內選擇以日為單位提出申請,天數不超過30日雙親合計可以請60日,申請期間仍可以請領8成薪資補貼
  • 家庭照顧以 
    現行規定受僱者因家庭成員需要親自照顧時,可申請每年最多7天的家庭照顧假,併入一年共14天的事假計算。此假別的薪資計算依事假規定辦理,雇主不得拒絕或影響員工的全勤獎金、考績等。 未來勞工如有家庭照顧需求,可以【小時】為請假單位,一年可以有56小時可以因應小孩臨時狀況。如56小時家庭照顧假在同一年度使用完畢,發生臨時需親自照顧家庭成員的情形,可以就未用完的「事假」,亦可以「小時」為單位向雇主請假,雇主不得拒絕也不可以扣發其全勤獎金。 
  • 小、微型企業若配合新制,每接受一日留停可獲 1,000 元獎勵,提升企業推動誘因。
  • 育嬰留職停薪勞工應提前5日申請,有利企業排班。
  • 《育嬰留停照顧彈性化》方案內容,可上官網「建構友善生養職場專區」查閱 

青年婚育租屋補助:鼓勵成家與生育

為了協助青年成家,今年起至2028年,將從社宅中釋出20%,共1.1萬戶「婚育宅」,讓育有0歲到6歲小孩的家庭能住滿12年 。政府加碼婚育租金補助,擴大租金補貼範圍,預計明年開辦:

  • 每人每月平均所得低於最低生活費3倍擴大到3.5倍 。
  • 新婚(結婚 2 年內)加碼1.5倍。
  • 每增加1名孩童再增加0.5倍。

國定假日與補班制度調整

  • 自 2025 下半年起,取消「補班制度」,未來僅會有補假不補班。
  • 國定假日新增農曆小年夜、5月1日勞動節、9月28日孔子誕辰紀念日(教師節)、10月25日台灣光復暨金門古寧頭大捷紀念日(光復節)、12月25日行憲紀念日。也就是說,2025下半年將新增3天國定假日。 

排(輪)班之部分工時勞工應持續加保,不得僅在出勤日申報加、退保

勞動部舉例說明,阿芳自1月1日起受僱於某飯店擔任房務人員,每週依飯店安排排班4天,阿芳雖非每日上班,但雇主持續排班指派工作,雙方持續具有僱傭關係,依規定雇主應自阿芳到職當日(即1月1日)申報加保,並持續投保至阿芳實際離職日為止。惟如該飯店為節省保費,每次於阿芳來上班當天才辦理加保並於同日退保,即屬違法。

雇主未加保期間,將依《勞工保險條例》及《就業保險法》規定,處應負擔保險費金額之4倍及10倍罰鍰,勞工所受之損失應由投保單位賠償;另依《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規定,應核處新台幣2萬元至10萬元罰鍰並公布違規事由。 

2026 年最低工資審議9 月下旬登場

  • 最低工資審議會預計 2025 年 9 月下旬召開,討論 2026 年(115 年度)最低工資調整。
  • 經濟部長龔明鑫指出,台灣上半年經濟雖好,但傳統產業仍受關稅衝擊,包括減班休息、大量解僱人員通報、失業救濟等數據都在增加中,會提交最完整的資料、如實表達讓委員了解,但會尊重審議結果。
  • 勞團則表示籲勿以關稅推託調整,在缺工與物價雙重壓力下,台灣更應正視調整最低工資的重要性,月薪3萬是可以突破、努力的目標。

【結語】

2025–2026 年的人資政策變動幅度大,從 高齡勞動力再利用家庭友善措施、到 青年婚育支持工資與假期制度更新,都與企業 HR 的人力規劃息息相關。特別是「繼續僱用高齡者補助計畫」,不僅能協助企業降低人事成本,更為高齡世代創造再次發揮專業的機會。建議企業主與 HR 盡早盤點人力需求,妥善運用政府補助與新制,才能在缺工潮與人才競爭中站穩腳步。